口述:虞 琴(化名)記錄:舒平
  9月份,兒子揚揚總算開學了,我從心底鬆了一口氣。那天一大早,我和他爸爸一起開車送他去學校報到,他們大學裡人山人海,車子堵了一路。我們原本說好,到了,請他們老師吃飯。結果,一路堵車,看看時間上不合適,老公板著臉說下次吧,揚揚馬上不高興了,板著臉不理我們,弄得我那一顆心又糾結成一團。
  哎呀,每次都這樣,只要遇見芝麻綠豆大的一點小事,老公就習慣性地板著臉;兒子揚揚呢,也一樣,板著小臉不說話。我就像一個陀螺,不管自己生意多忙,只要他們倆鬧彆扭,我就不得不圍著他們倆打轉,勸完老公,勸兒子,然後,再去做自己的事。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原來以為,兒子大一點會懂事一點,沒想到,都上大學了,還是這樣,太傷腦筋了!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兒出了錯,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從小,兒子就跟我很親近,他爸爸在部隊機關上班,很少有時間管他。但只要回家,老公一邊換拖鞋,一邊就會喊兒子的名字,但很奇怪,揚揚從小就不大願意和他爸爸親近。吃飯的時候,也要挨著我坐著。他爸爸要是給他夾菜,他會原封不動地把菜夾給我。小時候,覺得好玩,大了才知道,他是從心底裡疏遠他爸爸。
  要說我老公呢,也很不容易,他是父母老年得子,一家人都很慣著他,性格脾氣比較暴躁,脾氣上來了,說拍桌子就拍桌子。一開始,我也很委屈,也吵過,鬧過,可是,年齡慢慢大了,也知道老公的脾氣,有些事情就讓著他。但揚揚小的時候,不懂這些,他爸爸要是在家嗓門大一點,沖我嚷嚷什麼,他就會很生氣,說什麼也不搭理他爸爸。我也和兒子說過:“這是我和你爸爸之間的事,你別老生氣。”兒子自己也說:“這是你們倆的事,不是我的事。”但他還是很排斥他爸爸,他爸爸和他坐一個沙發上,他馬上就換位置。
  高中的時候,揚揚剛好到了叛逆期,有一陣子老不去上課,就窩在家裡睡覺、玩游戲。他爸爸氣得暴跳如雷,把網線給拔了,他就離家出走。後來,我們找揚揚的朋友,找老師,輪番勸說,揚揚好歹回家了,但見了他爸爸就跟見了仇人似的,一個多月沒和他爸爸說話。當時,真是太煎熬了。我和老公甚至跑去找心理咨詢師幫忙,到底是我們哪兒做錯了,讓孩子這麼叛逆?
  好歹,兒子考上了大學,我真是從心底鬆了口氣。老公呢也很高興,一家人商量好了,去香港旅游。剛飛到香港,兒子和老公就鬧彆扭了。揚揚想拿他的手機,換他爸爸的新蘋果手機,他爸爸原來也同意了,但到了香港又不同意了,責備揚揚不應該出門旅游光顧著玩手機。兩個人都不會說話,說著說著就都發火了,老公鐵青著臉,嘭地甩門進了卧室,揚揚臉色發白,握著拳頭就使勁砸牆,把拳頭都砸出血了,我喊破嗓子也白搭。
  那邊,我到卧室一看,老公一個大男人,居然就坐在床邊淚流滿面。他老母親去世,他都沒哭成這個樣子,那天,這一大一小是真傷心了。我腦子裡也一團亂麻,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老公除了脾氣暴躁一點,他其實很疼兒子,兒子呢,也很愛他老爸,有一次,還和我說:“老爸挺可憐的,光會掙錢,不會生活。”就為了兒子這麼一句話,老公原來回到家,打開電視看新聞就是他最大的享受,他從來不願出門旅游,覺得到哪兒都是人,挺遭罪的,可這次為了兒子,二話沒說,就帶著老婆孩子來香港了。
  可是,一家人怎麼就不能好好相處呢?頭一天晚上,我還和兒子說,上了大學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希望他和他爸爸以後能相處融洽一點。可是,現在看來,一切都根深蒂固,倆人都不愛說話,都是一樣的急脾氣,一點小事就爆發。老公已經有了白頭髮了,兒子呢,從小就很瘦很瘦,他們倆就是我全部的世界,他們高興,我也高興,他們火冒三丈,我心裡也像在火上煎熬,到底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改變他們倆的關係呢?
  親子關係健康與否 取決於家長的性格
  □宋家玉(婚姻心理學專家、中國婚姻咨詢救助網首席專家、“青未了·心理咨詢工作室”專家顧問團成員)
  這位母親問老公跟兒子的關係能否改善,理論上說是可以的,但難度相當大,前提是兩個人的性格都必須有所調整和改善,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正像這位母親所說“一切都根深蒂固”。
  親子關係是否融洽主要取決於家長的性格,取決於家庭環境。脾氣暴躁、性格倔強、整天板著臉不善言談、不苟言笑、不易親近的父母,其親子關係是可想而知的,孩子會在這種窒息的家庭環境中被動養成一些不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如果家庭環境和睦,父母性格良好,孩子的健康心理和性格就有所保證,健康陽光的親子關係就會形成。
  揚揚父親的性格缺陷非常明顯,無需一一贅述,在父親這些憤懣、獃板、不善溝通與交流的壓抑情緒下,揚揚深受其害,慢慢也形成了類似父親的憤懣壓抑性格,而且對父親異常逆反和叛逆,但內心其實是愛父親的,就像父親對揚揚一樣,內心愛對方,但表現出來卻恰恰相反,讓對方感受到的是反感、指責甚至是怨恨。這種對立情緒的形成責任完全在父親,是父親的不良性格造成的,但多數有類似性格缺陷的父親都意識不到,他們總會把問題“外歸因”,認為是孩子不懂事,家長都一心撲在事業和家庭上面,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孩子卻不知好歹、不領情、不懂事、不知感恩,等等。有這些認識的父親總是以自己內心的感受來定義親子關係,他們的主觀感受與體會是,他們對家庭只有貢獻和付出,對孩子“施捨”了足夠的關心和愛,但一點都意識不到由於他們的性格缺陷給孩子及家庭造成的心理與情感傷害,更意識不到這些傷害比他們的物質付出影響更大,
  我主觀臆斷一下,揚揚的父親之所以把自己關在衛生間里痛哭不止,恐怕不是因為悔恨和自責而流淚,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恨孩子不爭氣、恨孩子不聽話,他內心未必能很好地考慮一下自己到底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自己有沒有過錯?這些本該弄清楚的問題他未必有所思考,他痛苦的只是孩子未能如他所願,未能成為他期望的那樣,他為此感到傷心。
  如前所述,孩子不願與父親溝通,甚至根本無法與父親親近,責任都在父親,是父親一手培養了一個畸形的親子關係,兒子別說跟他親近,就連坐在他身邊都會覺著彆扭,他會把這看成是孩子不孝,孩子不懂事,其實是孩子無法也不習慣與他近距離接觸。
  解決這類親子關係問題需由專業的家庭治療師用認知和行為療法來改善他們的關係,靠說事拉理是行不通的。認知療法可以打開父子倆長期形成的認知壁壘,以徹底搞清產生這種關係障礙的機理原因,然後為父子倆建立正常的親子關係秩序與標準。行為療法就是監督指導他們按秩序和標準執行,但督導過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一般都會半途而廢。最好的辦法就是請一位家庭治療師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實話實說,這項服務在國外很常見,在國內卻很少有人問津,最多也就是通過心理咨詢做一下干預而已。如果父子兩人都願配合,那干預的效果會比較明顯,如果兩人都不配合,心理咨詢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我家這樣的父子關係還能改善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a00aaia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